穿好衣服那一刻我却已经坐在了工位上。
手机提示收到了一条消息。
如果把家和公司看成一条直线,那么有人把这条线折叠了起来。
有某种力量,不想让你迟到。
1
异常是三天前被我发现的。
我租住在离公司三公里左右的一栋公寓里,早上坐公交或者骑共享单车去公司只要十分钟左右。
这导致了我心理上的懈怠,总觉得自己离得近不会迟到,于是闹钟响了又眯了一会儿。
再睁开眼已经点四十五,出门的时候点五十,离规定的九点只剩十分钟。
下一班公交还有分钟,楼下的共享单车早就全被骑走了,最近的网约车也要至少十分钟。
怎么看我都得迟到了,我索性慢悠悠地开始走,无非扣点钱。
这么想着走到公司,刷脸打卡,打卡器上的时间显示点五十九。
半个小时的路程我就走了七分钟?
虽然疑惑,但我还记得今天要开年终总结会议,便径直去了会议室。
会上我因为今年没有迟到过而受到嘉奖。
小刘,今年公司里没迟到过的可就你一个人啊
组长笑着拍拍我,其他同事除了恭喜,都在说我太卷了。
我住得近罢了。
谦虚了一下,一个浑厚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说明公司认可你的价值,你有不能迟到的理由。
是新来的技术专家董升,目前我在配合他的工作。
散了会我一整天心不在焉,第二天就差点破了功——醒来已经是点五十。
我赶紧穿衣服,刚把上衣拉链拉上的那一刻,我却坐在工位上。
面前的电脑上显示九点。
来不及疑惑,我突然想起来今天要跟董升开会,打开微信刚准备找他,就收到了他的消息。
某种力量不想让你迟到。
2
你说的某种力量,是什么意思?
会议室里只有我和董升。
从你家到公司最近的方式要多久?
打车不算红绿灯的话五分钟。
董升笑了笑。
还有一种方式,如果把你家和公司看成一条直线,那么有人把这条线折叠了起来。
我工作的公司是一家民营与国资共同成立的实验室,位于自然保护区旁边,离市区大概有个六七公里,我租住的地方离自然保护区更近,而且这一路人烟稀少,物理环境上真的就像一条直线的两端。
但董升的说法我根本没法接受。
哥,我是不是工作哪里做得不好啊?你可以直说。
我刚毕业不久,还处于想证明自己,努力工作的状态。
董升摆摆手。
你完全没问题,是我合作过的最棒的技术人员。
那你就是科幻小说看多了?
我没有胡说道,因为自从我来到这里,我也从来没有迟到过。
董升的家距离公司有三十公里。
但我来不到一年,不参加评比,所以昨天没有得到嘉奖。
我想起了他昨天会上的话,应该是那时候他就知道了我的情况。
这里这么偏僻,大家基本都会迟到,但你从来没迟到过,而且你昨天那个样子,我就肯定你遇到了和我一样的事。
3
董升讲述了他的经历。
自从他来到这里开始,无论早上自己起来多晚,都不会迟到,即使自己选择走路来公司,这条路会走多久,也只取决于自己出发的时候离打卡还有多久。
那你说的这条路被折叠了起来,是什么意思?
我心里对董升说的某种力量仍然持怀疑态度。
董升打开电脑,屏幕上是我们正在研制的 AI 模型 DeepDisc。ver 的对话框。
董升划过页面上长长的对话,来到了最后一行。
所以你的路线被折叠了。
你拿一个 AI 分析的结果当真?
我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我是研发技术人员,但我知道现在的模型缺少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输出的这种结果多半是胡扯。
董升看到我这种反应,十分平静地打开手机,给我展示了一张照片,上面有一行字。
我的人生被折叠了,我被困在了某种环境里,只有一种方式能结束这一切。
最后的署名是欧阳寻。
这是 DeepDisc。ver 上一任的技术负责人。
他的离职很突然,某天开始就没再来上班,任何人都联系不到他,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
这是我师兄,他失踪之后你们的研究就陷入了停滞,虽然你们给他保留了一年之久的职位,但再也没联系到他。
董升停顿了一下。
我在他家发现了他的研究手稿,或许这能解释某些事情。
4
我跟董升约定下班后一起去欧阳家。
这是一栋十年代的楼房,欧阳家在最顶层,手稿藏在阁楼的地板下面。
欧阳一个人住,并没有家人,失踪的案件也是董升去报的。
我师兄是 AI 研究的天才,你应该也知道吧。
确实,欧阳寻提出的算法令 AI 某种程度上极大摆脱了算力的限制,从而实现了井喷式的表现提升。我也是冲着欧阳寻的名号来的这里。
我曾经听师兄讲过他的一个关于如何提升算力效率的设想。
董升简要地讲了讲,大致的意思是,AI 模型的计算大部分都在高维空间完成,然后再还原回低维空间。
如果有办法在低维空间承担一部分计算,令效果不打折扣,另一部分仍在高维空间完成,计算效率将大大提升。
但我只听说过将低维空间投射到高维空间提升模型能力,反过来做未必可行吧?
有可能,他的想法是分形维数。
分形维数的概念被提出来已经有半个世纪,简单来说是对复杂几何的维数度量。
比如一片雪花,直觉上这是二维的,但它的分形维数其实在 1.26 左右,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维数的压缩。
而雪花可以由一个简单的三角形不断通过在边上进行向外做三角形拓展的构造来得到。
这么想的话,我们的路程也许就是通过类似的手段被降了维。
我一边思考一边翻看欧阳的手稿,直到董升拍照的最后一页,上面却出现了之前没有的一句话。
维度剥离实验。
董升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是下周的任务。
5
维度剥离实验是董升提出的通过无限制提升模型维度来探索模型表现力的实验,目前只把方案交给了领导审核。
你认真的?
我转过头看着董升,他仿佛感受到我的怀疑,声音有些颤抖。
这绝对不是我添加上去的……
还没说完,手稿上又出现了一行字。,
实验失败,算力限制。
我俩面面相觑,说不出话。五分钟后,我们把手稿放回原处,各自回家。
晚上,董升给我打来了电话,提出了他的猜想。
他认为那本手稿跟我们不在同一个维度。
我隐隐约约觉得实验会是因为手稿上的原因失败。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我们的维度低于手稿所在的空间。
董升说得没错。如果那本手稿能够预言我们所在空间的事情,说明手稿跟我们不在同一个空间,而我们所处空间的时间这一维度对于手稿所在空间来说就是一个可操控的常量。
这说明有更高维度的生物在看着我们。
会是谁呢?欧阳吗?
他的天赋难道是来自另一个维度吗?
一夜无眠。第二天,我跟董升就被叫到了组长的办公室里。
董博士,我看过了你提出的维度剥离实验的具体细节,跟领导商量后认为目前阶段算力支撑暂时做不到。你要不要试试别的方案,比如分形之类的?
组长暂停了一下,扫视了一遍我和董升,厚厚的镜片底下是看不到的目光,随后缓缓开口。
你们加加班吧。